黑膠製作-細聽音韻.細味黑膠(下)
•刊登日期 September 07 2018
黑膠唱片回歸主流市場,不只一眾黑膠迷,相信對處於夕陽多時的黑膠製造業來說,都是一大鼓舞。要數說近年業界變遷,就要先從音樂數位化說起。
70年代為黑膠的全盛時期,到80年代慢慢被光碟取代,黑膠製造業亦漸趨沒落。及後網絡串流興起,光碟需求迅速下滑,百多間本地製碟商紛紛轉型,只剩一兩間仍默默地堅守本業,其中便有「首榮光碟」。
當年首榮光碟只是小公司,僅有兩條生產線。在同業放棄之時,老闆陳英明先生繼續謹守於製碟業的崗位,收購內地廠房、成立「永通音像製作」,專注於出版、企業推廣等方面的光碟製作,「我不做,就沒人做。不要說我偉大,只是有一份使命感。」
直至早兩年,兒子談及黑膠唱片再度流行一事,陳先生才發現黑膠市場持續增長,但生產商集中在歐美,亞洲亦只得一間日本廠房,因而冒起製作黑膠唱片的念頭。後來多番尋覓,終於在荷蘭找到一部現成的壓碟機,想買回來作生產線,下訂單後卻驚覺被騙。陳先生並沒有就此卻步,遠赴歐美、日本學習他們的技術,但到訪當地廠房時又受到打擊。一些黑膠廠房老闆表明不想合作,甚至嘲諷香港人不懂音樂,只會「做壞」品牌。
但香港人就有一份勇於拼搏的精神,為了讓其他人認同香港及內地的製作,陳先生決心迎難而上,與廠長合力研發壓碟機。初時以為黑膠這樣古舊的事物,當中原理、技術很易掌握,但要做出音質、外觀都完美的音樂藝術品,原來與其他手藝一樣,全靠經驗。現時永通已成為除日本外,東南亞唯一的黑膠生產商,繼續為延續黑膠工藝而努力,很值得我們欣賞及支持!
黑膠唱片的製作過程:
1. 檢查「母源」的規格,包括聲音質量、長度
2. 由專業音響技師將音頻訊息刻劃在母盤上
3. 檢查母盤外觀(如有刮痕、指紋等都會影響音質)
4. 用純水反覆清洗母盤
5. 在母盤表面噴上硝酸銀,增加導電能力
6. 母盤作電鍍處理,即在母盤上覆蓋一層金屬「鎳」,將坑紋複製出來,全程約4小時
7. 拆開母盤和塗層,後者就成為第一張「公碟」
8. 因為「公碟」是反向的,所以須再次電鍍複製成「母碟」
9. 檢查「母碟」的音質
10. 以「母碟」電鍍複製成「子碟」
11. 由於黑膠唱片分A和B面,所以步驟6-10要重複一次
12. 將兩張「子碟」打磨至光滑,中間開洞及壓邊後,分別放進壓碟機上、下模具
13. 將膠餅放於壓碟機中央,以蒸氣加熱至 150-160 度,再加壓
14. 以20度冷水冷卻20秒
15. 取出黑膠,切邊後在鐵板上放置24小時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