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吹糖人傳統技藝 — 一口氣的藝術
麥芽糖在熱鍋中像琥珀一樣流動,趁糖還未冷卻,師傅在糖球上捏出一個小孔,拉出糖管,輕輕一吹,糖球開始膨脹,彷彿有了生命。師傅並非從小習藝的匠人,而是一位曾經身處政府宣傳部門的文化工作者——王三明。王師傅的轉變,始於一次又一次的文化走訪——從記錄傳統,到親手延續傳統。
<點擊標題以查看詳細故事>
麥芽糖在熱鍋中像琥珀一樣流動,趁糖還未冷卻,師傅在糖球上捏出一個小孔,拉出糖管,輕輕一吹,糖球開始膨脹,彷彿有了生命。師傅並非從小習藝的匠人,而是一位曾經身處政府宣傳部門的文化工作者——王三明。王師傅的轉變,始於一次又一次的文化走訪——從記錄傳統,到親手延續傳統。
<點擊標題以查看詳細故事>
1987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的甄廣源老師曾任中學視覺藝術科主任三十多年。繁重的教學之餘,仍有繼續自己的藝術探索。他的創作範圍廣泛,有水墨畫、版畫、塑膠彩、雕塑和陶藝等。甄老師今天和我們分享關於「新水墨」的知識,以及他如何在傳統與創新之間的探索歷程。
<點擊標題以查看詳細故事>
梁少霞婆婆(麟娘)與趙雅然女士(Gladys),是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花帶」的傳承人,今日就由她們為我們娓娓道來關於花帶的知識和故事。
<點擊標題以查看詳細故事>
李云俠老師的故鄉陝西洛川,被譽為剪紙故里。她的手藝便是在這種濃厚一的氛圍下孕育而生,從母親手中第一次接過剪刀開始,至今已逾40載,「在我母親生活的年代,每個人都要識剪紙,這是衡量一個女子是否是好媳婦的標準。
<點擊標題以查看詳細故事>
和興旗家,一進去舖面不大,左右各放著衣車兩部,牆上掛著各種七彩繽紛的錦旗、旗幟。店中等著我們的,正是德哥夫妻及兒女一家四口,恰似走進了他們的小小天地。
<點擊標題查看詳細故事>
「陶瓷」不一定來自景德鎮 — 原來香港亦曾經有本地製作的陶瓷,業界曾風光一時,更與香港的電影業有著密切的關係!而鯉魚門萬機陶瓷廠的第二代傳人姚開麒師傅,則見證了香港陶瓷業的歷史與興衰。
<點擊標題查看詳細故事>
「廣彩」是「廣州織金彩瓷」的簡稱,源自廣州,是中國四大名瓷之一。它揉合明代的古彩技藝,再仿照西洋畫法,加以彩繪、烘燒製成,既保留具中國神韻的東方元素,又雜糅了異國情調的西洋元...